95年前(1923年/民國12年)的2月20日,上午11時至中午1時,57歲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香港大學禮堂(Great Hall)的演說中,談到他的革命思想源自香港殖民地:
Where and how did I get my revolutionary and modern
ideas?
I got my idea in this very place; in the Colony of
Hong Kong.
國父在香港讀書時間超過5年。1884年4月15日至同年冬天(18歲),在中央書院讀高中;1887年10月1日至1892年7月23日(21至26歲),在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習西醫;其間,看到香港的衛生與風俗,均比家鄉香山優勝;疑問當時香港開埠只有七、八十年,而內地已有數千年,何以香港在英國管治下如許妥當?復見香港腐敗不多,而內地腐敗習以為常,判定關鍵在於政府本身素質的優劣。
國父要為國人建立一個良好政府,決心走上革命救國救民之路。
說明:
.中山先生出生於1866清同治5年,卒於1925民國14年。家鄉是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,即現在的廣東省中山市南節區南蓢鎮翠亨村。
.香港大學禮堂(Great Hall),在中山先生演講後33年(1956年)改稱陸佑堂(Loke
Yew Hall)。
.香港華人西醫書院(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),創立於1887年,中山先生為第一屆畢業生;1907年(中山先生畢業15年後),改稱香港西醫書院;辛亥革命同年(1911年,中山先生畢業19年後),併入剛成立的香港大學,稱香港大學醫學院;2006年,改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。
.中央書院,創立於1862年,在1894年改稱皇仁書院。這是中山先生離校10年後的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