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段流傳至今接近800年的艷聞,發生在接近900年前的北宋首都汴京(汴梁,今河南省開封市),三個主角是:紅歌妓李師師、大詞家周邦彥、大嫖客趙佶即徽宗皇帝。
艷聞出自張端義的《貴耳集》卷下,很有戲味:
「道君(按:道君皇帝趙佶)幸李師師家,偶周邦彥先在焉,知道君至,遂匿於床下。」周邦彥探訪李師師,恰巧皇帝駕臨,唯有躲入床底避一避。
「道君自攜新橙一顆,云江南初進來,遂與師師謔語。邦彥悉聞之,櫽括成〈少年游〉云:并刀如水,吳鹽勝雪,纖手破新橙。……城上已三更,馬滑霜濃,不如休去,直是少人行。……」皇帝帶來一顆江南進貢的橙、與李師師的調笑對話,全部給周邦彥竊聽了。周邦彥因而將聽聞剪裁寫成了流傳後世的詞作〈少年游〉。
國學大師羅忼烈教授(1918—2009)〈談李師師〉一文考證,這是李師師與周邦彥、趙佶三角關係的第一個「記錄」。張端義的生卒不詳,但可以肯定的,是他在北宋亡國後109年(趙佶死後100年)的南宋理宗端平2年(1235),曾應詔三次上書,被放逐到韶州(今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)。張端義在流放期間,寫了《貴耳集》,把李師師與周邦彥、趙佶3個原本不相干的歷史人物,拼合成一段欺世艷聞。
說明:
.李師師,北宋汴京角妓(歌妓),藝名白牡丹,生卒不詳。〈談李師師〉考證,她大約生於1062仁宗嘉祐7年,活動時間在神宗熙寧(1068—1077)至徽宗宣和(1119—1125)年間。
李師師事迹見於宋人筆記:《貴耳集》(張端義)、《東京夢華錄》(孟元老)、《墨莊漫錄》(張邦基)、《浩然齋雅談》(周密),史作:《三朝北盟會編》(徐夢莘),話本小說:《宣和遺事》(佚名)、《李師師外傳》(佚名)等。
北宋詞家張先(990太宗淳化元年—1078神宗元豐元年)的〈熙州慢〉、〈師師令〉,晏幾道(約1030仁宗天聖8年—1106徽宗崇寧5年)的〈生查子〉,秦觀(1049仁宗皇祐元年—1100哲宗元符3年)的〈一叢花〉,都曾提及李師師;周邦彥的詞則沒有。
.周邦彥(1056仁宗嘉祐元年—1121徽宗宣和3年),大詞家。
.趙佶,徽宗皇帝(1082神宗元豐5年—1135南宋高宗紹興5年),在位時間:1100哲宗元符3年至1125徽宗宣和7年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