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

康有為香港遊啟西學之門




康有為(1858咸豐8年—1927民國16年)1898清光緒24611日至921日維新變法的骨幹人物。康先生主張滿清政府仿傚西方君主立憲的政治思想,啟迪於香港遊。

《康南海自編年譜》記康先生於1879光緒521歲時,首次遊歷香港殖民地,「覽西人宮室之環麗,道路之整潔,巡捕之嚴密,乃始知西人治國有法度,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。」

此情此景,引發康先生對西方治國法度的探索:「乃復閱《海國圖誌》、《瀛寰志略》等書,購『地球圖』,漸收西學書,為講西學之基矣。」

康先生閱讀的《海國圖志》和《瀛寰志略》,究竟是怎麼樣的書?

《海國圖志是中國近代史上一部介紹世界各國巨著。全書80多萬字、100多幅圖,成書於1843清道光23年(50卷本)至1852清咸豐2年(100卷本),內容廣及歷史、政治、地理、風俗、科技。作者為清代思想家魏源1794清乾隆59年—1856清咸豐6年)。《清史稿·列傳273·文苑3》記「晚遭夷變,謂籌夷事必知夷情,復據史志及林則徐所譯西夷四州志等,成海國圖志一百卷。」魏源得清代名臣林則徐(1785乾隆57年—1850道光30年)的譯作《西夷四州志》,並搜羅大量中外史地資料,寫成《海國圖志》。他在〈序〉中表明寫作目的:「為以夷攻夷而作,為以夷款夷而作,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。」即是說,要應對海國海外國家)的侵擾,必先了解海國的情況,學習海國的科技。

《瀛寰志略》的內容,依次介紹亞洲、歐洲、非洲、美洲各國政治體制、風土人情。全書10卷,約14萬字,40餘圖,成書於1849清道光29年。此書由清代學者徐繼畬(1795清乾隆60年—1873清同治12年),以其在福建、廣東、廣西做官時所獲西學知識編寫而成。作者特別推崇美國民主政體,在第9卷〈北亞墨利加米利堅合眾國〉,他這樣描述美國首任總統喬治.華盛頓(George Washington, 1732-1799):「華盛頓,異人也。起事勇於勝、廣(按:秦末的陳勝、吳廣),割據雄於曹、劉(按:三國的曹操、劉備),既已提三尺劍,開疆萬里,乃不僭位號,不傳子孫,而創為推舉之法,幾於天下為公,駸駸乎三代之遺意。其治國崇讓善俗,不尚武功,亦迥與諸國異。余嘗見其畫像,氣貌雄毅絕倫。嗚呼!可不謂人傑矣哉。」



說明:

.康有為,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(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銀河社區蘇村)人,1895光緒21年(37歲)進士。於1898光緒24611日至921日(40歲),協助清光緒皇帝愛新覺羅.載湉(1871清同治10年—1908清光緒34年)推行維新變法,失敗告終。

.魏源,邵陽(今湖南省邵陽市)人,1822道光2年(28歲)舉人,1844道光24年(50歲)進士,曾任高郵今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知州等官職。據《清史稿》,他的著作有《書古微》12卷、《詩古微》20卷、《聖武記》14卷、《元史新編》95卷、《海國圖志》100卷、《古微堂內集》3卷、《古微堂外集》7卷、《古微堂詩集》6卷,與地理學家鄒漢勛(1805清嘉慶10年—1854清咸豐4年)合撰《堯典釋天》1卷。

.徐繼畬,山西代州五台縣(今山西省忻州市土石山區五台縣)人,1826道光6年(31歲)進士。曾任廣西潯州知府、廣東按察使、兩廣鹽運使、福建巡撫、福建布政使、太僕寺少卿,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,管新設同文館 (按:培養洋務人才)事務。

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

中國史上第一部西遊記




中國史上第一部「西遊記」,不是明代吳承恩那部寫玄奘取西經的小說《西遊記》,而是南宋時期李志常寫的記敘文《長春真人西遊記》,它的成書時間,比吳承恩作品早約300年。

此書分上下兩卷,主要記述道教全真派丘處機道士以七旬之齡,應蒙古成吉思皇帝孛兒只斤.鐵木真之邀,率領19弟子於1220年(南宋寧宗嘉定13/金宣宗興定4/蒙古太祖15年),從山東出發,跋涉現在的北京、河北、內蒙古、蒙古國、新疆,以及中亞的烏茲別克等地,於1222年(南宋寧宗嘉定15/金宣宗元光1/蒙古太祖17年)到達現在阿富汗境內的興都庫什山脈,與成吉思皇帝見面。

作者李志常,是跟隨丘處機西遊的19弟子之一,後來做了全真教第7代掌教。



說明

.吳承恩1500明孝宗弘治13年—約1582明神宗萬曆10年)淮安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)人,明世宗嘉靖年間貢生。古本《西遊記》沒有作者名字,20世紀20年代,大學問家胡適先生(1891清光緒17年—1962年)在〈西遊記考證〉一文中,引用《小說考證》(第2卷第76頁)中清代經學家丁晏(1794清乾隆59年—1875清光緒元年)的說法:「據淮安府康熙初舊志藝文書目,西遊記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作的。」論定《西遊記》的作者是吳承恩。

.李志常1193南宋光宗紹熙4/金章宗明昌4年—1256南宋理宗寶祐4/蒙古憲宗6年),洺州(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東南)人,於1238南宋理宗嘉熙2年/蒙古太宗10年—1256南宋理宗寶祐4年/蒙古憲宗6年,任全真教第7任掌教。在他之前的6任主教或掌教,依次是:王重陽、馬丹陽、譚處端、劉處玄、丘處機、尹志平。

.丘處機(1148南宋高宗紹興18/金熙宗皇統8年—1227南宋理宗寶慶3/金哀宗正大4年),登州棲霞(今山東省煙台市棲霞市)人,道教全真教第5掌教,道號長春子他學識淵博,懂養生醫道,現存著作:《長春祖師語錄》《大丹直指》《磻溪集》《攝生消息論》

.孛兒只斤.鐵木真1162南宋高宗紹興32/金世宗大定2年—1227南宋理宗寶慶3/金哀宗正大4年),蒙古人,出生於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,為蒙古帝國(12061368)的創建者,世稱成吉思汗,《長春真人西遊記》則稱他成吉思皇帝。

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

年號之最





年號,是中國帝制時代用以紀年的名號。此制由公元前140年開始,至公元1911年終結,長達2051年。

最早的一個年號,是西漢武帝劉徹(前156—前87)的建元,由前140至前135,用了6年。

最後的一個年號,是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.溥儀(19061967)的宣統,由19091911,用了3年。

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,是清聖祖愛新覺羅.玄燁(16541722)的康熙,由16621722,用了61年。

最多字的年號,由6個字組成。用者2人,都是北宋時代的西夏(位於黃河上游)君主。

1)西夏景宗李元昊(10031048)的天授禮法延祚,由10381048,用了11年。

2)李元昊的孫子——西夏惠宗李秉常(10611086)的天賜禮盛國慶,由10691074,用了6年。

最多年號的王者,是女皇帝武則天(624705)。她在位約21年(6849月—705年正月),共有18個年號。

唐朝6年用了4個年號:光宅(684)、垂拱(685688)、永昌(689)、載初(689)。

周朝15年用了14個年號:天授(690691)、如意(692)、長壽(692693)、延載(694)、證聖(695)、天冊萬歲(695)、萬歲登封(696)、萬歲通天(696)、神功(697)、聖曆(698699)、久視(700)、大足(701)、長安(701704)、神龍(705)。

最受王者歡迎的年號是:太平,共有8個用者。

1)三國時代吳廢帝孫亮(243260),由256257,用了2年。

2)西晉時代的太平王朝(位於今四川省成都市)立國者趙廞(?—301),由30012月至301年正月,用了2個月。

3)十六國的北燕太祖馮跋(?430),由409430,用了22年。

4)南北朝時代的柔然(位於今蒙古國)伏名敦可汗郁久閭.豆侖(?492),由485491,用了7年。

5)南北朝時代梁敬帝蕭方智(543558),由556557,用了2年。

6)隋末楚帝(佔今江西省贛州市至廣東省廣州地區)林士弘(?622),由616622,用了7年。

7)遼聖宗耶律隆緒(9721031),由10211030,用了10年。

8)元末天完(位於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)世宗徐壽輝(約13101360),由13561357,用了2年。



《漢書.武帝紀》,中華書局版第156頁。



說明:

.西漢武帝劉徹,是年號的創設者。班固(32東漢光武帝建武8年—92東漢和帝永元4年)撰、顏師古(581南朝陳宣帝太建13年—645唐太宗貞觀19年)注《漢書》卷6武帝紀註1:「自古帝王未有年號,始起於此。」

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

怎樣定義一個建黨日?




7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日,是怎樣定義出來的?

當代史專家丁望先生,在〈七一非建黨日 毛拍板假作真〉一文,為建黨日下了明確定義——創黨的代表大會通過黨章(綱領)、成立宣言(或公告)、產生領導機構。

對於中共第一次代表會議的會期、宣布成黨的確切日期,官方史料一直含糊其辭,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雖然說法相對清晰,也只是說: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19217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一個民居開始,後轉移到浙江嘉興縣(今嘉興市)南湖一艘船上結束;會議「最後一天」通過黨章,宣布中共成立,選出陳獨秀(18791942,時年42歲)、張國燾、李達3人為中央局委員。

「最後一天」是哪一天?卻沒有言明。

丁先生信納會議召集人李達前夫人王會悟的口述歷史,因為她是南湖開會的安排者、放哨者;判斷由上海分散到嘉興的代表,是在81日繼續會議,2日閉會。即是說,中共建黨日是192182日,建黨處在浙江省嘉興縣南湖。

71日無端成了建黨日,原因是:毛澤東。

19385月,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根據地陝西延安發表文章〈論持久戰〉,說:「今年71日,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17周年紀念日。」第一次提出71日是建黨日,而且成為「權威」之言。

3年後的19416月,毛澤東主導的中共中央文件〈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20周年抗戰4周年紀念指示〉說:「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20周年」,於是乎,71日便被中共正式定為建黨日。



說明:

中共一大與會者13人,加上來自共產國際的荷蘭人馬林(Hendricus Josephus Franciscus Marie Sneevliet, 1883—1942)、俄國人尼克爾斯基(Владимир Абрамович Нейман, 1889—1938),共15人。13個華人當中,年紀最大的45歲,最小的19歲,其餘在二、三十歲上下。

1何叔衡(18761935),45歲。

2董必武(18861975),35歲。

3李 達(18901966),31歲,召集人。

4李漢俊(18901927),31歲。

5陳公博(18921946),29歲。

6毛澤東(18931976),28歲。

7包惠僧(18941979),27歲,代表陳獨秀。

8陳潭秋(18961943),25歲。

9張國燾(18971979),24歲。

10周佛海(18971948),24歲。

11王盡美(18981925),23歲。

12鄧恩銘(19011931),20歲。

13劉仁靜(19021987),19歲。

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

和親公主的命運共同點



王昭君於公元前33西漢元帝竟寧元年正月出塞,距今超過2000年。那個時候,和親不算什麼新鮮事,《漢書》卷96〈西域傳〉第66下記載,早在昭君出塞之前六、七十年,便有兩位和親公主,被西漢武帝劉徹嫁往烏孫(位於今新疆伊犁河一帶)。

第一位和親公主,是西漢武帝的侄孫女——江都公主劉細君(前130西漢武帝元光5101西漢武帝太初4年)。她在昭君出塞之前72年(前105西漢武帝元封6年),嫁往烏孫做昆莫獵驕靡的右夫人。

第二位和親公主,是西漢武帝的堂侄女——劉解憂(封號不詳,前121西漢武帝元狩249西漢宣帝黃龍元年)。在昭君出塞之前68年(前101西漢武帝太初4年),劉細君病逝烏孫,劉解憂受命為替身,嫁給劉細君的第二任丈夫、昆莫獵驕靡的孫子岑陬軍須靡。

兩位和親公主有著兩個命運共同點:

一,同是罪臣之後。
劉細君,父親江都王劉建,是西漢武帝的侄子,於前121西漢武帝元狩2年,涉謀反事敗,自殺身亡。
劉解憂,祖父楚王劉戊,是西漢武帝的堂叔伯,前154西漢景帝3年,與吳王劉濞等起兵叛變(史稱七國之亂),戰敗自殺身亡。

二,同是隨胡俗一嫁再嫁。
劉細君,在烏孫生活4年(前105—101)至病逝。她先後嫁給昆莫獵驕靡和他的孫子岑陬軍須靡。
劉解憂,在烏孫生活半個世紀(前101—51漢宣帝甘露3年),至70歲時獲西漢宣帝劉詢批准返回長安。50年間,她先後嫁給岑陬軍須靡、軍須靡的堂兄弟肥王翁歸靡、軍須靡的兒子狂王泥靡。


說明:

西漢人物
吳王劉濞(前217秦始皇30154西漢景帝3年),是西漢高祖劉邦(前256周赧王59195西漢高祖12年)的侄子。
楚王劉戊(?—154西漢景帝3年)。
西漢武帝劉徹(前156西漢景帝187西漢武帝後元2年),前141西漢景帝後元387西漢武帝後元2年在位55年。
江都王劉建(?—121西漢武帝元狩2年)。
西漢宣帝劉詢(前91西漢武帝征和249西漢宣帝黃龍元年),前74西漢昭帝元平元年49西漢宣帝黃龍元年在位26年。

烏孫人物
昆莫獵驕靡(?—103西漢武帝太初2年)。
岑陬軍須靡(?—93西漢武帝太始4年)。
肥王翁歸靡(?—60西漢宣帝神爵2年)。
狂王泥靡(?—53西漢宣帝甘露元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