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

孫中山先生入讀皇仁書院不足一年



20161112日,是現代中國之父孫中山先生(186611121925312)誕生150周年大日子,香港郵政發行紀念郵票。郵票策劃及拓展處於9月發出「孫中山誕生一百五十周年」特別郵票發行宣傳單張,寫道:

「中央書院是香港第一所提供西式教育的官立中學,孫先生於一八八四年至一八八六年期間在該校攻讀高年級課程。」



據歷史羅香林教授(19061978)的《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蹟》第12頁,1937年皇仁書的《黃龍報》(The Yellow Dragon)報道,該校註冊處資料記錄,孫先生的入學日期為1884415日。又說,「惟國父終以信奉基督教故,於是年冬,為其兄壽屏先生召之再赴檀島,因之不克卒業於皇仁書院耳。」

此證,孫先生就讀於皇仁書院的時間為:1884415日至同年冬天,並非「一八八四年至一八八六年期間」。


說明:
.中央書院,即現在的皇仁書院。
《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蹟》,由香港珠海書院出版委員會於1971年出版,香港大學出版社獲授權於2002年重印,為「香港大學圖書館叢書之十八」(ISBN 9622095542)。


國父何以不做興中會首任會長?



興中會(總部)——一個把革命理想付諸實際行動的地下組織,首個目標是:攻克廣州,作為推翻滿清政權的根據地。

興中會成立時間為1895221日(光緒21年正月廿七日),地點在香港中環史丹頓街13號,創設者是剛於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畢業3年的孫文醫生——現代中國之父孫中山先生是也。 
孫先生擁戴者眾,擔任首任會長,順理成章。但事實並非如此,何解? 

歷史學家羅香林教授的《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蹟》第28頁說:「(1895年)八月二十二日,眾以發難在即(按:指廣州起義),始投票選舉會長,此職即起事後之合眾政府大總統也。時楊衢雲要求此席甚力,鄭士良、陳少白反對之。國父不欲因此引起會內紛爭,表示謙退,力誡士良少白勿與競爭,結果楊衢雲遂得為興中會之第一任會長焉。」
明白了!國父之所以是國父,自有一股凝聚革命力量的過人能耐。


說明:
.香港華人西醫書院,創立於1887年,1907年改稱香港西醫書院,1911年併入剛成立的香港大學,稱香港大學醫學院,2006年改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。1892723日首屆畢業生2人:孫文和江英華。

.楊衢雲(18611901),原香港輔仁文社社員。孫中山先生於1895年正月初旬抵港籌組興中會總部時,知道他有志於革命,遂與他接洽加入興中會。

.鄭士良(18631901),與孫中山先生同在廣州的博濟醫院習醫,時為1886年。

.陳少白(18691934),於1890年入讀香港華人西醫書院(孫中山先生於18871892就讀該校),與孫先生、尢列、楊鶴齡被稱四大寇。